首页 资讯 正文

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

体育正文 1 0

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

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

当贯穿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安全稳定输送天然气,当中亚地区单体最大风电项目在乌兹别克斯坦克孜勒库姆沙漠御风舞动,当哈萨克斯坦标杆“风光”项目为草原带来绿色清洁电力……中国—中亚高质量能源合作实现了“硬联通”、“心联通”。

中国—中亚能源合作高质量前行
图为中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哈萨克斯坦谢列克风电场。中国电建/供图

丝路千年驼铃远,经贸万里新程开。6月16日—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哈萨克斯坦总统托(tuō)卡耶夫邀请,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dìèrjiè)中国—中亚峰会,并同中亚五国元首分别举行双边会晤(huìwù)。

时针拨回2023年(nián),习近平主席在西安主持首届中国(zhōngguó)—中亚峰会,中国—中亚机制提升至元首层级(céngjí)会晤(huìwù)。两年后,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首提“中国—中亚精神”,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指明前进方向、提供行动指南。

从千年古都西安到草原明珠阿斯塔纳,中国与中亚共同栽下的合作之树(zhīshù)已是花满(huāmǎn)枝头、硕果累累(shuòguǒlěilěi)。当贯穿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安全稳定输送天然气,当中亚地区单体最大风电项目在乌兹别克斯坦克孜勒(kèzīlēi)库姆沙漠御风舞动,当哈萨克斯坦标杆“风光”项目为草原带来绿色清洁电力……中国—中亚高质量能源合作实现了“硬(yìng)联通(liántōng)”、“心联通”。

全方位、多层次、全产业链

能源合作格局(géjú)稳固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中亚(zhōngyà)峰会上发表主旨发言指出,两年来(lái),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贸易额增长35%,产业投资、绿色矿产、科技创新等合作积极(jījí)推进。中方提供的一揽子金融支持项目(xiàngmù)正在(zhèngzài)全面落实。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qìchē)、光伏等中国产品走进中亚,蜂蜜、水果、小麦、禽肉等中亚农产品丰富了中国老百姓的餐桌。

中亚五国元首一致表示,中国—中亚机制已成为(chéngwéi)促进(cùjìn)双方对话合作(hézuò)、推动中亚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中亚各国高度珍视与中国的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模式,期待同中国密切全方位合作,扩大贸易、投资规模,高质量共建(gòngjiàn)“一带一路”,促进工业、农业、科技(kējì)、基础设施、新能源、互联互通等领域(lǐngyù)合作,强化区域安全协作(xiézuò),增进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人文交流,将中国—中亚机制打造为区域合作的典范,共享发展繁荣,共促和平稳定,构建更加紧密(jǐnmì)的命运共同体。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中国同中亚五国达成系列合作共识,其中明确提出(míngquètíchū),各方(gèfāng)支持建立中国—中亚能源(néngyuán)发展伙伴关系,扩大能源全产业链合作,进一步拓展石油、天然气、煤炭等(děng)传统能源领域合作,加强水能、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清洁(qīngjié)能源合作,深化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实施绿色技术、清洁能源等项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ōuyà)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也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jìzhě)采访时表示,能源合作是中国与(yǔ)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压舱(yācāng)石”。“当前,中国与中亚五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全产业链的深度能源合作格局。”

“强化差异化能源合作,实现精准共赢(gòngyíng)。”张也(yě)分析,中亚(zhōngyà)五国对外诉求(sùqiú)、自然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条件各有不同,能源合作重点也应有所差异。例如,与哈萨克斯坦重点推动风电(fēngdiàn)、光伏项目及铀资源开发、东北部地区气化基础设施改造、煤制气项目、炼化一体化合作等;与乌兹别克斯坦继续推动风电、光伏等发电侧新能源项目,以及储能、输变电等电网侧现代化升级改造项目;塔吉克斯坦(tǎjíkèsītǎn)和吉尔吉斯斯坦水能(shuǐnéng)优势突出,要重点加强小水电项目建设和改造。

外交学院经济学院教授闫世刚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中国与中亚(zhōngyà)国家能源合作(hézuò)正从(cóng)传统油气领域向多元化、全产业链(chǎnyèliàn)方向深化发展,形成“传统能源与清洁(qīngjié)能源双轨并行”的新格局。在传统能源方面,中土天然气合作已构建起涵盖生产、运输、贸易、金融和工程(gōngchéng)服务的综合体系,并加速推进复兴气田二期、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等重大项目。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哈风电、光伏(guāngfú)合作持续推进,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在太阳能、水电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第二届(dìèrjiè)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中国与中亚五国达成一系列合作文件,涉及共建(gòngjiàn)“一带一路”倡议、传统能源、绿色矿产、互联互通等。值得一提的(de)是,哈萨克斯坦(hāsàkèsītǎn)首个煤制气(méizhìqì)项目也在本届峰会期间达成。中国化学国际公司联合东华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公司科研院签署《哈萨克斯坦煤制气项目合作协议》,将依托中国化学领先(lǐngxiān)的煤化工技术和装备制造能力,进一步打通双方技术共享与产能合作渠道,将哈萨克斯坦丰富(fēngfù)的煤炭资源转化为天然气资源,助力提升其天然气供应能力,实现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高效转化,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fāzhǎn),推动(tuīdòng)两国能源领域(lǐngyù)互利共赢。此次合作彰显出中哈两国在能源领域的深度互信,更是推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走向世界的重要实践(shíjiàn)。

清洁能源领域合作(hézuò)

呈现深化与多元化新趋势

一个(yígè)项目不仅是一个工程,更是一张递向世界的“中国名片”,向全球贡献中国方案(fāngàn),分享中国技术,共享发展成果。

图为乌兹别克斯坦布卡光伏(guāngfú)发电项目。中国大唐/供图

传统油气合作(hézuò)根基稳固。张也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qùniándǐ),中哈石油管道累计对华输油超1.7 亿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 A、B、C 三线累计对华输气量突破(tūpò)5000亿立方米。这两条“能源大动脉”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le)强劲动力,还推动整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收入(shōurù)增长,实现多方共赢。

新能源合作“绿意盎然”。闫世刚坦言,中国与(yǔ)中亚(zhōngyà)国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de)合作正呈现深化(shēnhuà)与多元化的新趋势,中国积极参与中亚地区的清洁能源投资与技术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低碳发展项目。“中国与中亚合作不仅涵盖能源基础设施(jīchǔshèshī)建设和融资(róngzī),还包括技术转移与经验分享,共同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哈萨克斯坦天山山脉脚下,一排排风机整齐排列,迎风转动,蔚为壮观。作为中国电建集团在中亚地区投资(tóuzī)的首个新能源项目,总装机60兆瓦的哈萨克斯坦谢列克风电场是中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被(bèi)列入“中哈产能合作重点项目(zhòngdiǎnxiàngmù)清单(qīngdān)”。截至(jiézhì)今年(jīnnián)6月6日19时,谢列克风电场今年累计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自商业运营以来累计发电量达6.48亿千瓦时。

“看着风电场一点一点‘长出来’,这是全体哈中员工(yuángōng)的共同心血。”谢列克风电场项目哈萨克斯坦员工说,“来自中国的工程师(gōngchéngshī)都非常专业和勤奋(qínfèn),施工(shīgōng)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会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并毫无保留将中国先进的施工技术、管理理念及管理经验传递和分享给我们(wǒmen)。”

今年1月底,中国(zhōngguó)能建海投公司投资建设的(de)乌兹别克斯坦Lochin 150MW/300MWh储能项目成功投运(tóuyùn)。该项目是乌兹别克斯坦首个(shǒugè)引入外商投资的电网侧储能项目,也是该国首个实现商业运营的储能项目,共安装40套阳光电源PowerTitan2.0液冷储能系统,建成后能为(wèi)乌兹别克斯坦电网每年提供2.19亿千瓦时电力调节能力(nénglì)。

今年3月,中亚地区单体(dāntǐ)最大风电(fēngdiàn)项目(xiàngmù)——乌兹别克斯坦(wūzībiékèsītǎn)布哈拉1吉瓦(jíwǎ)风电全容量并网发电,158台风机在克孜勒库姆沙漠迎风矗立。该项目总装机容量1吉瓦,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5.9亿千瓦时,相当于乌兹别克斯坦全国年发电量7%,每年将减排二氧化碳达160万吨。

今年4月,位于乌兹别克斯坦(wūzībiékèsītǎn)塔什干州布卡区的布卡光伏发电项目5号子阵最后一根桩基精准入位,中国大唐集团在中亚(zhōngyà)首个新能源项目顺利完成全部桩基施工(shīgōng)任务,正式迈入光伏组件及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关键阶段,预计6月30日全容量投产(tóuchǎn)。该项目总装机容量26.3万千瓦,全面投产后每年可向乌兹别克斯坦输送5.4亿千瓦时绿色电力(diànlì),相当于(xiāngdāngyú)节约标煤1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4.8万吨。

科技赋能提升中国—中亚

能源合作数智化水平(shuǐpíng)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中亚(zhōngyà)峰会上发表主旨发言指出,要优化务实高效、深度融合的合作(hézuò)(hézuò)布局。我们(wǒmen)商定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要聚焦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等,实施更多具体项目,力争尽快实现早期收获。中方愿同中亚国家共享发展经验和最新技术成果,促进(cùjìn)数字基础设施联通,加强(jiāqiáng)人工智能合作,培育新质生产力。

第二届(dìèrjiè)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提出,各方高度评价共建“一带(yīdài)(yīdài)一路(yīlù)”倡议,将进一步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亚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各方愿深化绿色矿产、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投资和产业合作,保障区域产业链稳定畅通,愿加强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数字(shùzì)(shùzì)和绿色基础设施联通(liántōng),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合作发展。显然,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中国—中亚合作全新的增长点。

据了解(liǎojiě),中国石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气公司对现有集气站进行智能化改造,可通过集中监控和少人巡检维护,检维修人员可以(kěyǐ)远程(yuǎnchéng)接收保养提醒、快速定位故障设备,并结合历史数据辅助决策。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共建煤电能源清洁转化(zhuǎnhuà)及高效综合利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推广中国煤炭清洁开采、高效转化、电力装备、成套工程建设以及(yǐjí)运行(yùnxíng)维护等技术,助力塔吉克斯坦能源转型。

中国大唐集团与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部、技术(jìshù)监管局(jiānguǎnjú)及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共同成立丝路能源联合科技研发(yánfā)中心,深化(shēnhuà)两国能源产业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该中心聚焦新能源与储能(chǔnéng)技术研发与应用,通过输出中国技术标准、联合攻关(liánhégōngguān)新能源关键技术和建设(jiànshè)实证基地,为乌兹别克斯坦新能源规模化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依托中国先进能源创新成果的本地化应用,该中心将助力乌兹别克斯坦及中亚地区能源转型,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作为共建“一带(yīdài)一路”倡议(chàngyì)的重要实践,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zài)核能领域(lǐngyù)开展深度合作。哈萨克斯坦是全球最大天然铀生产国,中广核从2006年开始与哈萨克斯坦开启长达19年的互利共赢合作之旅。从最初的天然铀贸易、铀资源开发,逐步拓展(tuòzhǎn)至核燃料加工(jiāgōng)领域,目前已成功构建起覆盖核燃料全产业链的“五矿一厂”产业格局,成为中哈能源合作的典范。

截至今年(nián)初,中广核与哈萨克斯坦的铀资源合作拓展至5个铀矿,年产能持续攀升。2016年12月,中哈核燃料组件厂正式开工建设(jiànshè),2022年7月完成首批订单生产(shēngchǎn),截至目前累计交付(jiāofù)11批组件,其中10批按计划入堆运行,状态稳定。从技术输出到本土化生产,中哈核燃料组件厂不仅推动哈方核燃料加工能力从无到有,更以严格(yángé)的“中国标准(biāozhǔn)”树立了国际核能合作的质量标杆。

“科技赋能(fùnéng)数智化(shùzhìhuà)(shùzhìhuà)转型,未来,中国和(hé)中亚国家应进一步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集成到能源基础设施项目中,提升中国和中亚国家能源合作中的数智化水平。”张也(yě)补充道,探索(tànsuǒ)“产学研用(yòng)”深度融合新模式,依托“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鲁班工坊、中国高校在中亚分校、联合实验室等,推动培养更多高水平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中亚国家培育并提升自主生产能力。

文 | 本报记者 王林(wánglín) 苏南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péngyǒu)!
出品 | 中国(zhōngguó)能源报(ID:cnenergy)
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