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观长三角丨国内传感器产业高地,为何是“皖C”蚌埠
政观长三角丨国内传感器产业高地,为何是“皖C”蚌埠
政观长三角丨国内传感器产业高地,为何是“皖C”蚌埠
产业变革,日新月异(rìxīnyuèyì)。
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智能家居系统,植入式医疗器械……新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的(de)同时,也在(zài)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和过去传统的工业产品(chǎnpǐn)不同,科技新品往往具备高度数字化、人机互动性等鲜明特征(xiānmíngtèzhēng),正在构建一个“万物互联”新时代。
而这背后,几乎都要用到一个关键部件——传感器。简单而言,传感器就是机器的“感觉器官”,就像人(rén)要用眼睛(yǎnjīng)看、用耳朵听、用皮肤感受温度一样,传感器可以让机器“感知”环境的变化,比如温度、光线(guāngxiàn)、声音等,然后(ránhòu)转化为信息传递(chuándì)给设备。如果没有传感器,机器将失去性能和方向。
在皖北,有一座城市被称为“传感(chuángǎn)之都”,那就是蚌埠(bèngbù)。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蚌埠就是国内三大传感器(chuángǎnqì)研发制造基地之一。2021年,蚌埠提出打造“中国传感谷”,与合肥的“中国声谷”和芜湖的“中国视谷”并(bìng)称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三谷”。
数据显示(xiǎnshì),目前蚌埠已集聚传感器相关企业200多家,其中(qízhōng)规上(guīshàng)企业59家。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5年中国MEMS产业发展与(yǔ)十大高质量传感器园区报告》,蚌埠经济开发区高居全国十大MEMS园区第六位。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新品对传感器的应用需求正(zhèng)呈指数级增长,这(zhè)让蚌埠真的有点“蚌埠住了”。
蚌埠市夜景 视觉(shìjué)中国 图
基因(jīyīn):深厚的工业底蕴
蚌埠地处淮河流域(huáihéliúyù),是淮河文化重要发祥地。北宋时,蚌埠因(yīn)河滩遍布蚌壳而得名,意为蚌壳码头。
蚌埠是一座“火车(huǒchē)拉来的城市”。1912年(nián)津浦铁路通车(tōngchē)后(hòu),蚌埠由边陲乡集一跃成为南北交通枢纽,人口激增,商贸辐射四省,一度被誉为“淮河小上海(shànghǎi)”。而当下的蚌埠是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三角北部的交通节点城市,高铁最快38分钟即可到合肥,42分钟到南京。
交通枢纽地位,为蚌埠(bèngbù)打下深厚工业基础创造了(le)(le)关键条件。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chéngshì)之一,蚌埠早早就被列为重点工业城市,落地了皖北铁厂、蚌埠玻璃厂、蚌埠卷烟厂等重大项目,建立(jiànlì)起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史料记载,安徽省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空气压缩机和第一台收音机,都是诞生于蚌埠。
轻工业的(de)辉煌,也让蚌埠一度与青岛、无锡等沿海省份的明星城市(chéngshì)齐名。在(zài)安徽省内,上世纪80年代,蚌埠工业总量(zǒngliàng)稳居安徽第二,经济总量位列前三,因此一度有“合(合肥)老大、蚌(蚌埠)老二”之说。
蚌埠还拥有相对丰富的科教资源(zīyuán),拥有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四研究所、中国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7所国家级研究院所,以及安徽(ānhuī)财经大学等6所驻蚌高校,以及全省规模最大(zuìdà)的职教现代化园区。
这些,都让蚌埠的工业发展(fāzhǎn)的滚滚浪潮一路向前。
加速(jiāsù):开始轰出“推背感”
这其中,传感器(chuángǎnqì)产业正是绽放于潮头的浪花。上世纪90年代初(chū),蚌埠就被列为中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
能够明显(míngxiǎn)感受到,历经多年发展(fāzhǎn),蚌埠智能传感器产业并没有露出疲态,而是迎来了发展加速度。
首先是高等级平台的建设。2017年(nián)起,蚌埠已召开七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fāzhǎn)大会,持续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shēndù)融合平台,让企业“唱主角”、“唱好戏”。
2021年(nián),蚌埠将智能传感器列为重点(zhòngdiǎn)发展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正式(zhèngshì)提出打造和合肥“中国声谷”、芜湖“中国视谷”并驾齐驱的“中国传感谷”,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传感器产业具有产品品类多、单品规模小、制造投入大等特征,“中国传感谷(gǔ)”通过MEMS晶圆代工线等软硬件公共服务平台链接(liànjiē)、招引上下游企业,直击(zhíjī)痛点,走出一条共享化、平台化的创新之路。
按照“一个(yígè)科研院所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个驻蚌高校共建一个产业园区、每个企业拥有一个核心技术支撑(zhīchēng)”的发展思路(sīlù),“中国传感谷”正在持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的深度融合。
让蚌埠(bèngbù)人内心“小鹿乱撞”的(de),是智能传感器的需求正呈指数级增长。
比如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浑身都是智能(zhìnéng)传感器,用来支持高速(gāosù)领航(lǐngháng)、全场景泊车等,实现更高级的智能驾驶功能,使用智能传感器的数量较传统汽车有明显增长。
还有人形(rénxíng)机器人,“接下来这是一个(yígè)巨大的赛道,已经有机构预测,未来如果人形机器人像现在的小轿车一样进入(jìnrù)普通家庭,甚至一个家庭都不(bù)只使用一个人形机器人,那么这个市场之大可想而知。其中(qízhōng),传感器占人形机器人成本已达15%左右。”蚌埠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一个巨大的赛道。 蚌埠市委宣传部(xuānchuánbù) 图
不止于(yú)此,智能传感器还已经深度融入消费电子、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核心应用场景涵盖智能家居、医疗健康(jiànkāng)、可穿戴设备、AR/VR、无人机及农业(nóngyè)监测等方向,正在推动全社会智能化变革。
因此(yīncǐ),尽管蚌埠当前仍缺乏体量(tǐliàng)较大的传感器巨头企业,“但我们是非常有机会的,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一个(yígè)重要突破点。”蚌埠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走进“中国传感谷”,安徽北方华鑫智感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的传感器芯片制造能力、平台和资源优势,建设了品种类别(lèibié)涵盖最全、国产芯片配套(pèitào)最多的传感器产品体系,与国内(guónèi)200多家企业有着密切合作。这家2024年3月(yuè)才(cái)成立的公司,当年产值就达到2亿多元,今年订单翻倍增长。
还有安徽希磁科技股份(kējìgǔfèn)有限公司,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shí)4个月,销售收入连年翻番,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电流传感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超(yǐchāo)30%,居行业第一。
依托安徽北方(běifāng)微电子研究院先进技术和产业链所(suǒ)成立的安徽华鑫微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具备(jùbèi)了8英寸MEMS智能传感器(chuángǎnqì)晶圆生产能力,可以向安徽全省乃至全国的智能传感器企业提供开放式、定制化MEMS晶圆代工服务。
晶圆制造工艺是(shì)传感器(chuángǎnqì)产业的核心技术基础,是重塑传感器产业链的关键支点,也是应用场景创新的重要引擎。
有此“利器”在手,蚌埠一路“披荆斩棘”,跑出“加速度”,轰出(hōngchū)“推背(tuībèi)感”。
补强:蚌埠(bèngbù)正在系统出击
数据显示,目前蚌埠全市共集聚智能传感器企业2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家,上市(shàngshì)企业1家、上市辅导备案1家,是全省唯一、全国为数不多(wéishùbùduō)的(de)同时拥有(yōngyǒu)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
另据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5年中国MEMS产业(chǎnyè)发展与十大高质量传感器园区报告》,蚌埠经济开发区入列,位居(wèijū)第六位(dìliùwèi)。在和一线城市(chéngshì)的“传感对决”中,蚌埠不仅不落下风,而且有属于自己的核心优势。
目前蚌埠全市共集聚智能传感器企业200余家,是全省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de)同时(tóngshí)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jīngyuán)生产线的城市。 蚌埠市委宣传部 图
当然,蚌埠并(bìng)不满足于此。
澎湃新闻注意到,围绕产业提档升级,蚌埠正在系统出击。技术层面,本次会议(huìyì)发布了8英寸晶圆制造(zhìzào)线首批产品成功串线及(jí)工艺(gōngyì)平台能力,蚌埠8英寸晶圆制造线规划产能3万片/月,预计今年年底可达1万片/月。
平台方面,精密微纳制造技术(jìshù)全国重点实验室长三角(zhǎngsānjiǎo)(蚌埠)产教融合协同中心、安徽省汽车行业协会智能传感器(chuángǎnqì)专业技术委员会、长三角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联盟三项平台在会上揭牌落地。
作为“中国传感谷”牵头建设单位,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正(zhèng)持续发挥龙头作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该公司已承担“青龙”机器人灵巧指尖的触觉感知应用(yìngyòng)、姿态传感器(chuángǎnqì)、感知头、机械臂、具身能源管理的研发应用。智能传感器领域,公司将(jiāng)重点突破高端传感器技术瓶颈,推动(tuīdòng)国产化替代进程。
产业(chǎnyè)投资基金(jījīn)方面,蚌埠组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金、蚌埠北方微鑫创业投资基金等总规模超70亿元的智能(zhìnéng)传感产业投资基金,为“中国传感谷”集聚智能传感器研发制造企业提供(tígōng)全方位资金支持。
高端人才(réncái)引进方面,蚌埠也有大手笔。本次大会开幕式上,蚌埠发布了吸引智能(zhìnéng)传感产业人才来蚌发展的十条措施(cuòshī),包括“建立按薪定才评价模式、青年学子来蚌埠应聘免三天两晚住宿费”等。
其中(qízhōng)的(de)一大亮点是,相关措施破除了人才评定由政府认定(rèndìng),变为由市场认可。也就是说,按照引进企业给出的薪水,对企业的业绩贡献(gòngxiàn)来评定人才。同时,蚌埠鼓励企业柔性引进相关人才,按照引进人才的层次给予企业最高60万元引才补贴。
对(duì)于到蚌埠智能传感器企业实习、应聘的(de)人才,蚌埠也有相应补贴。比如,对到蚌埠面试的应聘人员给予每次三天两晚、全年累计(lěijì)10天的免费住宿。的确,蚌埠智能传感器产业要想进一步迈向高端(gāoduān),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蚌埠的目标是,打造(dǎzào)一个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qiānyì)的传感器产业集群。
而这,也是一条老工业(gōngyè)基地“换道超车”的新路。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qǐng)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关推荐
-
“奔跑吧·大洋芋”红土地洋芋花海越野跑在昆明市东川区热力开跑
-
“古韵今赏·瓷话辞说”系列展演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启幕
-
全红婵连更2条动态为陈艺文庆生,晒出最新收获的玩偶
-
黄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建强赴安徽文旅投资集团履新
-
化身“义务摄影师”,老党员用镜头记录社区变迁
-
肥城:彩色土豆喜丰收,致富路上好“彩头”
-
商城老鸭汤:乡村美味端上城市餐桌
-
西安市周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督抽检信息通告(2025年第2号)
-
达茂旗:红色引擎助力合作社走上致富新赛道
-
辽宁省举办“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
“奔跑吧·大洋芋”红土地洋芋花海越野跑在昆明市东川区热力开跑
-
“古韵今赏·瓷话辞说”系列展演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启幕
-
全红婵连更2条动态为陈艺文庆生,晒出最新收获的玩偶
-
黄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建强赴安徽文旅投资集团履新
-
化身“义务摄影师”,老党员用镜头记录社区变迁
-
肥城:彩色土豆喜丰收,致富路上好“彩头”
-
商城老鸭汤:乡村美味端上城市餐桌
-
西安市周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督抽检信息通告(2025年第2号)
-
达茂旗:红色引擎助力合作社走上致富新赛道
-
辽宁省举办“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
“奔跑吧·大洋芋”红土地洋芋花海越野跑在昆明市东川区热力开跑
-
“古韵今赏·瓷话辞说”系列展演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启幕
-
全红婵连更2条动态为陈艺文庆生,晒出最新收获的玩偶
-
黄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建强赴安徽文旅投资集团履新
-
化身“义务摄影师”,老党员用镜头记录社区变迁
-
肥城:彩色土豆喜丰收,致富路上好“彩头”
-
商城老鸭汤:乡村美味端上城市餐桌
-
西安市周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督抽检信息通告(2025年第2号)
-
达茂旗:红色引擎助力合作社走上致富新赛道
-
辽宁省举办“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